魯迅曾說過,「唐多胡氣」,表現在唐軍中的意思就是有大量的胡人官兵。唐代的胡人名將比例之大要遠遠高於漢朝。如阿史那社爾、執失思力、哥舒翰是突厥人;高仙芝是高句麗人;夫蒙靈察是羌族;契苾何力是鐵勒族契苾部人;黑齒常之是百濟人;李光弼是契丹人。還有那個導致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也是胡人。
到唐朝後期,有戰鬥力的軍隊主要就是胡人了,例如支撐晚唐殘喘的主力軍就是沙陀人李克用率領的沙陀族軍隊。所以,自從魏晉開始,漢人的戰鬥力就呈現下降趨勢,到隋唐已經是漢胡混雜軍隊。
五代十國又像南北朝時期一樣冒出來不少胡人國家,到宋立國時,北方契丹已經成了氣候,建立了遼。漢人戰鬥力下降,很大原因在於沒有了多少能夠倚仗的軍事優勢。在馬蹬、高橋馬鞍、馬蹄鐵相繼發明之後,騎兵真正成了的戰場主宰,既能陣前衝擊,又能長途奔襲或者迂迴包抄,打不過還能跑。
騎馬本來就是游牧民族的強項,而當他們的戰馬用完善的馬具裝備起來之後,騎兵的技戰術優勢有了質的提升。特別是經過南北朝和隋唐之後,騎兵戰術也越加成熟完善,這就又為游牧民族的戰鬥力起了很大加成作用。面對全面優勢的游牧騎兵,漢人軍隊應對起來就非常吃力。由於無法預知騎兵從何處進攻,就只能保持龐大的常備軍處處設防,不僅效能低下,而且還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。而對方騎兵卻往往能夠迅速集結,攻擊一處,打開缺口之後長驅直入並且擴張戰果。
經過南北朝立國的鍛煉,以游牧為代表的少民學到了怎樣利用新的軍事技術,進一步增強騎兵優勢,例如蒙古軍就注重炮的運用,後來漁獵的建州女真也注重火炮,同時還收服了蒙古騎兵,軍事實力大增。更要命的是,少民學到了漢人治國的本領,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分化瓦解漢人,立國之後如何統治漢人。
於是,北方少民但凡強大,就不再滿足於出兵劫掠,而是會興起建立政權、擴張領土的慾念,宋代時期的契丹、党項、女真、蒙古以及後來努爾哈赤的女真皆是如此。因此,宋之後,漢人應對的已經不是早前經濟和文化落後,嚴重缺乏組織能力、統御能力和治國能力的少民,而是除了經濟和文化比自己相對落後,其他方面與自己相差無幾而且有著天然騎兵優勢的少民。這樣的對手非常難纏,一旦漢人出現疏忽或者衰落,就會面臨滅頂之災。
唐朝以後,為什麼漢人突然就打不過異族了?
魯迅曾說過,「唐多胡氣」,表現在唐軍中的意思就是有大量的胡人官兵。唐代的胡人名將比例之大要遠遠高於漢朝。如阿史那社爾、執失思力、哥舒翰是突厥人;高仙芝是高句麗人;夫蒙靈察是羌族;契苾何力是鐵勒族契苾部人;黑齒常之是百濟人;李光弼是契丹人。還有那個導致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也是胡人。
到唐朝後期,有戰鬥力的軍隊主要就是胡人了,例如支撐晚唐殘喘的主力軍就是沙陀人李克用率領的沙陀族軍隊。所以,自從魏晉開始,漢人的戰鬥力就呈現下降趨勢,到隋唐已經是漢胡混雜軍隊。
五代十國又像南北朝時期一樣冒出來不少胡人國家,到宋立國時,北方契丹已經成了氣候,建立了遼。漢人戰鬥力下降,很大原因在於沒有了多少能夠倚仗的軍事優勢。在馬蹬、高橋馬鞍、馬蹄鐵相繼發明之後,騎兵真正成了的戰場主宰,既能陣前衝擊,又能長途奔襲或者迂迴包抄,打不過還能跑。
騎馬本來就是游牧民族的強項,而當他們的戰馬用完善的馬具裝備起來之後,騎兵的技戰術優勢有了質的提升。特別是經過南北朝和隋唐之後,騎兵戰術也越加成熟完善,這就又為游牧民族的戰鬥力起了很大加成作用。面對全面優勢的游牧騎兵,漢人軍隊應對起來就非常吃力。由於無法預知騎兵從何處進攻,就只能保持龐大的常備軍處處設防,不僅效能低下,而且還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。而對方騎兵卻往往能夠迅速集結,攻擊一處,打開缺口之後長驅直入並且擴張戰果。
經過南北朝立國的鍛煉,以游牧為代表的少民學到了怎樣利用新的軍事技術,進一步增強騎兵優勢,例如蒙古軍就注重炮的運用,後來漁獵的建州女真也注重火炮,同時還收服了蒙古騎兵,軍事實力大增。更要命的是,少民學到了漢人治國的本領,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分化瓦解漢人,立國之後如何統治漢人。
於是,北方少民但凡強大,就不再滿足於出兵劫掠,而是會興起建立政權、擴張領土的慾念,宋代時期的契丹、党項、女真、蒙古以及後來努爾哈赤的女真皆是如此。因此,宋之後,漢人應對的已經不是早前經濟和文化落後,嚴重缺乏組織能力、統御能力和治國能力的少民,而是除了經濟和文化比自己相對落後,其他方面與自己相差無幾而且有著天然騎兵優勢的少民。這樣的對手非常難纏,一旦漢人出現疏忽或者衰落,就會面臨滅頂之災。